四月第一个星期:便当陷入循环
菜单: 粽子/米菇(重复出现)
记录:
四月的开场像是卡在了便当循环里。
不是粽子就是米菇,换着花样,却又仿佛没变过。
有点单调,有点疲惫,但也正是这些没有惊喜的便当日,组成了真实的日常。
碳水掌管的心情释放
菜单: 炒干河
记录:
一整周的疲惫,在这一盘热气腾腾的炒干河里化解。
锅气十足,油香扑鼻,没有多余修饰,但吃起来踏实又满足。
有时候,碳水就是生活的解决方案。
菜单: 三文鱼鸡蛋面包、迷你面包、十谷米糊
记录:
周末逛商场带回的迷你面包成了新一周的慰藉。
搭配上三文鱼鸡蛋面包和一碗热腾腾的十谷米糊,
周一不再是灰蓝色的,而是充满实在与松软香气的温暖早晨。
星期二:一鱼一汤的安静晚餐
菜单: 烤三文鱼、包菜汤
记录:
晚餐走清简路线:烤三文鱼的油脂香气,包菜汤的轻柔甜润。
这是属于一个人的静好时刻,简单、平和,却不敷衍。
星期三:绿意与暖茶,照顾好身体也照顾情绪
菜单: 蒸洋角豆、肉碎蒸蛋、姜枣膏茶
记录:
这顿饭像一封温柔的短信:提醒你别忘了照顾自己。
蒸洋角豆的清爽,肉碎蒸蛋的绵滑,还有姜枣膏茶的暖意,
每一口都在说,“慢一点,也没关系。”
星期四:甜咸交织,像是生活的妥协与温柔
菜单: 椰糖叉烧、鸡蛋、青菜、橙薯小米燕麦米糊
记录:
椰糖的甜香包裹着叉烧的咸香,青菜和鸡蛋稳住了平衡,
橙薯小米燕麦米糊像是在餐后给胃一个深深的拥抱。
这是有点讲究的便当日,是“想好好吃一顿”的念头被认真对待的那一餐。
小插曲:早餐照·母女版
每天早上,我都煮好早餐,陪女儿坐下,看着她吃。总要拍一张照片,记录她清晨的样子——随手一拍,就是青春、美丽、自带光效滤镜。
今天心血来潮,说:“你也帮妈妈拍一张吧。”
于是我借用了她的碗、她的杯子,摆好姿势,准备感受一下自己的“早餐时刻”。
结果——
不要吓到,我是说真的,不要吓到。
看了那张照片,我差点哭出来。太真实了,真实得残忍。
“这……是我吗?”我反复确认这是原图,没有滤镜,也没有后期。
我终于理解了,为什么镜头那么爱年轻人。
但还是笑了。
因为镜头也记录了,我认真为她准备早餐的样子。哪怕不美,哪怕憔悴,那是妈妈的日常模样,是她记忆里最真实的我。
AI画像小插曲|“这不是我,我要退出!”
最近迷上了AI绘图。女儿教我怎么“把她变瘦变年轻”,
调调滤镜、修修发型,果然照片里的人瘦了、皮肤亮了——
只不过,看起来完全不是我。是另一个更有精神、更少女的人。
我也试了一下,想让AI给我画一张“宫崎骏风”的画像。
结果——
没有一张满意的。
每一幅都仿佛在说:“嗯,你的疲惫和现实我都忠实记录了。”
只有儿子的毕业照那张,被AI画得温柔又动人,是唯一能放进回忆里的那种。
至于我自己?
“我不玩了啦。”我笑着说。
但也知道,现实的样子虽然老、虽然不够美,却真实得让人忍不住心软。